答好“四问”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时间:2023-01-05 16:45:42

李国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更加需要我们持续答好“四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进,焕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说服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四问”,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答中国之问,要坚持自信自立,永葆忠诚之心,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坚如磐石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回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之问、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史。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是确保全党团结统一、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政治保证。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核心、维护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政治优势,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守政治忠诚,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原创性回答,深刻理解把握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的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巨大实践伟力,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答世界之问,要坚持胸怀天下,永葆进取之心,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做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示范引领者。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已经离不开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涌现,人类向何处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结着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矢志不渝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致力于为世界谋大同,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我们要做示范引领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视野和天下情怀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放眼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使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光明、文明的方向前行。

回答人民之问,要坚持人民至上,永葆敬畏之心,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践行者。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毫不动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都必须回答好的人民之问。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高频词,鲜明回答了“人民之问”,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作了坚定的宣示和饱满的表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爱民亲民安民惠民的真情实意。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在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上,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定决心,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高度自觉,从“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谆谆告诫,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答好“人民之问”的关键,就是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需要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所想所需,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的期盼,在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奔向共同富裕,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回答时代之问,要坚持守正创新,永葆责任之心,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始终做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团结奋斗者。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时代是出卷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重大时代课题”。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都面临着新的“时代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应对发展新阶段、矛盾新转化、发展新目标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尤其是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时代之问,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是我们的独创版和现实版,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团结奋斗、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都是“实践之问”。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在坚持、捍卫、发展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继续回答好“四问”,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宏伟篇章。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来源: 陕西日报  编辑: 辛思捷